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 > 正文 >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习近平总书记“捧场”的小香包做成大产业了

2018-11-14 13:37来源: 新华网编辑:cfej2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一个村子随之火了,这里就是徐州马庄村。10月26日上午,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记者团早晨9点到马庄村时,看到不断有旅游大巴开进村内。除了江苏本地的游客外,还有来自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的考察学习团,据悉马庄村每天要接待的访客量,在2000名左右。大家都希望能够从马庄汲取到转型发展的经验。
       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以前的马庄村也是矿区,高峰时期,马庄每年生产的原煤达20万吨,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型煤矿的产量。除了煤矿,当时在小小的马庄村内,还有两个年产成品砖五千万块的砖厂,两个杂钢厂、两个化工厂、还有一个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等。当时,马庄村内,每天有四五十台解放车,每天都拉着煤到港口,道路被压得坑坑洼洼、处处扬尘。
       2001年马庄村开始转型升级,浴火重生。关闭了三座煤矿,靠农民乐团,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希望走出困境。马庄村建成了以纺织、制衣、精密铸造、食品等核心企业,同时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确立以发展花卉苗木、畜禽养殖为目标的结构调整战略。现如今,马庄村的另外一张牌就是香包。
       手工香包曾是在徐州地区农村广为流传的民俗工艺,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村民都会缝制香包,内装中药随身佩带,以蚊御邪。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了徐州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80岁的村民王秀英递上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包,习近平总书记还花了30元, “我买一个,捧捧场。”

       而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捧场”的香包火了,声名远扬。现在马庄有200多位村民生产香包,但仍供不应求。记者看到香包的花样、功效也是琳琅满目,有的专防儿童手足口病,有的补心安神,有的预防感冒,也有的提神补脑。

       绣香包也让村民坐在家里就能赚钱。60岁的夏桂美告诉记者,她之前做过环卫工,一个月赚1000多元钱。现在就在自己村里每天靠手工缝香包能赚2000多元,“我手脚慢,一天才能做20个小的,那些年轻人手脚利落的,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呢!”夏桂美乐呵呵得介绍。
       孟国栋介绍,马庄村已经开建香包文化大院,集研发、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建成后,能满足400人同时在车间工作。而接下来他们还将实现线上销售,要把小小的香包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