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地方资讯 > 正文 >

别让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旁观者

2020-03-24 11:34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随着实施日期的临近,如何落实这一条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期,笔者在社区调研发现,当前生活垃圾管理难点在分类这个环节。生活垃圾分类喊了20多年,为什么目前还是举步维艰?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虽然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也形成了共识,但缺乏居民这个当事人自觉参与其中。二是虽然有法可依,但缺乏有力、有效把条例落到实处的实施主体。三是缺乏动员居民参与其中的有效机制。从表面上看,生活垃圾分类是举手之劳,人人都能做到,但面对推行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问题,应对办法不多,化解能力不足,居民往往成了旁观者。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居民参与的公益性事业,其社会性很强,离开居民的参与谈生活垃圾分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居民参与程度决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成败。如何建立有效机制,改变“政府在干、居民在看”现状,动员居民积极自觉参与,把旁观者变成当事人?笔者认为,用好社区这个平台能够有所作为。
  社区的自身属性决定其能够担当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主体。社区工作人员来自居民又服务于居民,知道居民想什么、最需要什么。居民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社区,社区有什么要求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社区在居民中有较高威信。社区工作人员是居民选举产生的,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把居民组织动员起来。因此,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必须抓住社区这个关键环节。
  要取长补短。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综合性公益事业,涉及千家万户,需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必须有较强的执行力。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工作在有些地方主要委托第三方组织开展,力度不够,难有作为。因此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必须把宣传推广的主体放在社区,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以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为导向,精准施策。
  要明确职责。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推广宣传上,社区虽然有一定的职责,但不明确。因此要发挥社区作用,就应该明确社区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上要向社区倾斜,保证基本工作条件。相关人员要下沉到社区,解决当前社区人员不足的问题,保证有专人负责。
  要加强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需要持之以恒。因此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检查,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在督促过程做好信息反馈。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作者:刘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