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地方资讯 > 正文 >

“绿岛”模式为中小企业解难题

2020-11-11 15:39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雪儿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今年2月,江苏在全省启动“绿岛”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建设公共环保基础设施,让更多企业共享共用,降低企业治污成本,缓解企业治污压力,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子。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让中小企业加大治污设施的投入,难免雪上加霜。但如果对企业手下留情,不压实其治污主体责任,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其实,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已经不断增加。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企业日常监管执法检查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中小企业并不是主观故意违法排污或者超标排放污染物,而是不能够正确操作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
  比如,笔者近日参加了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检查,发现一家正常生产、使用水性油墨的标签印刷企业,没有运行印刷工段配套的活性炭废气处理设施。执法人员立即用执法记录仪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摄像取证,同时责令企业负责人马上开启废气处理设施。出人意料的是,企业负责人连印刷工段配套的废气处理设施开关在哪都不知道,而且一直强调这套废气处理设施每天都有专门的运维负责人开启、关停,今天早上运维人员正常开启后就离开了。后经现场执法人员核实,发现导致设施没有运行的真正原因是电源突然跳闸。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根本不了解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出现违法行为都不自知。而有了“绿岛”模式,就可以推动治污主体由业余治污向专业治污转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合同委托的形式,将产生的污染物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这样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企业非主观故意的违法排污等行为。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现象。有的新建、改建、扩建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希望在生产工艺中增加喷涂、电镀、钝化等生产工序。但由于属地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容量以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负面清单明确禁止等原因,上述生产工序无法审批通过。而有了“绿岛”模式,企业可以将产品运送出去进行集中喷涂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中小企业是生产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绿岛”模式在缓解中小企业污染防治压力,助力中小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同时,更能够让中小企业卸下治污攻坚的包袱,集中精力创新技术、改进工艺、研发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确保各行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畅通、稳定,为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绿岛”模式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上也大有助益。目前,部分县(市、区)一线执法人员的数量与辖区内企业的数量不相匹配。比如,江苏张家港生态环境执法局一线执法人员仅40余人,所要监管的企业接近1.7万家,其中90%左右属于中小企业。如果这些中小企业能采用“绿岛”模式进行污染防治,就能从根本上减轻一线执法人员监管执法的压力,让一线执法人员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聚焦大型、重点治污企业,提升监管效能,实现靶向监管的效果。作者:程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