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地方资讯 > 正文 >

浙江廿年生态省建设实践将一张蓝图打造成“展示窗口”

2024-02-26 10:03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钱塘江碧波奔流,千岛湖水清岸绿,百山祖林木蓊郁……之江大地上,多年来,涌现了众多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循迹溯源,潮起之江。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浙江量身制定了作为省域发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八八战略”,把“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重要内容,率先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率先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形成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生动实践。

       一张蓝图绘到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下,率先遭遇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2003年,“母亲河”钱塘江水系44.4%的断面水质、九成以上平原河网及运河全部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酸雨污染严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持续上升,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面对高增长背后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亲自擘画浙江生态省建设的宏伟蓝图,一系列构建浙江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由此开篇。

       2002年12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绿色浙江’,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003年3月18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浙江省政府联合召开《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同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2003年7月10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习近平同志首次系统提出“八八战略”。其中,“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成为“八八战略”的八项举措之一,为未来的浙江定下了绿色的发展底色。7月11日,浙江省委召开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习近平同志亲自作动员讲话。

       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自此,浙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入新境界。

       2023年以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决定》颁布施行,并启动实施了第五轮“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强调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增添更鲜明、更厚重、更牢靠的生态底色。

       累累硕果映初心

       “杭州淳安下姜村从‘穷脏差’到‘绿富美’”“金华浦江翠湖从‘黑臭湖’蜕变成‘美丽湖’”“一个个美丽乡村引人入胜,一座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这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片《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中的一幕幕图景,生动呈现着浙江生态省建设20周年的丰硕成果。

       浙江,全国首个建成生态省的省份。对于浙江生态省建设20周年成果,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从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破解环境资源制约、提高环境承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大美格局,全域美丽建设走在前列;不断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制度成果;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民生态自觉持续提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方案。浙江成为了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其中作为浙江生态省建设20周年成果代表,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蓝色循环”,生动诠释了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深化,将“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从乡村振兴拓展到渔村、从陆地延伸到海洋的率先示范,是一个典型的治理污染、造福民众的成功故事。

       类似的故事在浙江还有很多。

       不久前,浙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革的故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发布了首创的减污降碳协同指数。这一指数全面涵盖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4个维度,从效果、路径、管理3个方面,建立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并按季发布,实现对地市减污降碳工作成效和措施进展的定量化跟踪、评估、反馈。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为97.21,11个设区市中,杭州市、嘉兴市、丽水市列前三位。

       如今,20年生态省建设的累累硕果正鲜明映照出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拳拳初心。

       逐绿前行绘新景

       树林绿意葱茏,树荫间鹭鸟栖息、觅食……站在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公园的湖滨广场远眺,优美生态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曾经养殖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2013年起湖海塘水域及周边区块开始整治,2015年完成库区清淤并开工建设,2017年10月以“湖海塘十景”为亮点的城市湿地公园开园纳客。2023年,金华对湖海塘实施水生态修复,在湖底种植矮生苦草、刺苦草、龙须眼子菜和小茨藻等水生植物,提升水生态稳定性,有力推进“河—湖—林—田”和谐共生。

       金华推进“河—湖—林—田”和谐共生只是浙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的缩影。20年来,浙江以5轮“811”专项行动为牵引性抓手,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组合拳,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42.9%升至97.6%,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已连续12年上升;全省已建立31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

       如今,美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浙江的靓丽底色,也是浙江“美丽经济”的能量来源。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浙江早已先行先试。20年来,浙江推行循环经济“991”升级版,率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治调结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布全国首个省级GEP核算标准,创新实施“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全省经济总量从2002年0.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77万亿元,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较2002年下降63.8%、91.7%。浙江以占全国1%的土地、4%的人口、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造了6.4%的国内生产总值。美丽的生态环境在浙江正源源不断地催生“美丽经济”,并且也在孜孜不倦地服务“美丽民生”。

       义乌李祖村就是“美丽经济”服务“美丽民生”的典型代表。李祖村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小切口入手,各类创业主体纷纷进驻,乡村旅游红火起来,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如今,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的李祖村,有200多名年轻农创客入驻,58个创客项目散落各处,处处是网红打卡点,今年以来游客量已超30万人次。

       眼下,一个个“美丽经济”与“美丽民生”互促共进的探索实践,都成了浙江富民增收的强大引擎。一条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绿为笔,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探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