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之家 > 媒体采风 > 正文 >

让广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

2018-09-17 09:54来源: 南方日报编辑:明辛
     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强调: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守牢守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要积极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花城绿城水城。深入推进“干净整洁有序平安”的城市环境建设,打好治气、治水、治土防治“三大战役”。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蓝”成为广州的新名片,水治理成绩斐然,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生态环境的蝶变不仅让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加速在广州汇聚,还激发了广州的发展活力。但客观来看,广州生态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资源环境压力仍然较大。从大气污染治理来看,要实现全年空气达标仍有一定难度。从水体污染治理来看,城市雨污分流尚未完全到位,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耕地等生态系统亟待修复和休养生息,等等。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管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各级主要领导负责、统分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市人大、政协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划定主体功能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严格的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建立绿色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并举,强化空气、河流、植被、湿地等资源的环境约束,实现全市经济发展质量与市民生活质量同步提升。
  三是实施绿色治理重大工程。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快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林草田江湖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绿色产业培育工程、绿色低碳循环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工程、生态廊道绿化修复工程等重大绿色治理工程,遏制和逐步降低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保护和加快修复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消耗总量,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