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

绿色发展 “行”之有效 ——写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之际

2020-04-25 12:24来源: 四川生态文明编辑:周波

  今年前4个月,除了武汉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考察调研,次次不离生态环境保护,时时强调绿色发展,足见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如一的重视。比如春节前在云南考察,来到滇池边,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3月底在浙江考察,深入安吉和西溪湿地,调研生态保护主题;这次在陕西考察,深入秦岭,考察这一重要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情况。几次调研,还可以看作是总书记对当地的“回访”,或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的“回头看”。一举一动,释放重要信号,可谓主题鲜明、有的放矢。看生态,其深意却不止于山水。

  特别是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了倒计时,如期实现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仗要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关键时刻见真章,越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越要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今年,还是“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总书记大有深意的系列考察调研,奠定了“十四五”坚持绿色发展的基调。正如1月20日他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而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余村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正是总书记15年前主政浙江时在那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最表明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的一句话,包含了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自然观、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和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观,以及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民生政绩观四大核心理念。生态自然观和整体系统观表现的是美丽,美丽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经济发展观表现的是繁荣,繁荣是生态文明的保障;民生政绩观表现的是和谐,和谐是生态文明的状态。
  经济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的保障,从来就不是单纯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不仅仅包含“量的增加”,还包含“质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落脚点正是在绿色发展上,我们可以把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左边“下抑线”是节能减排清废治污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治理手段,就是向下“砍”,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效益、低品质的传统发展方式;右边“上扬线”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弘扬工业文明先进生产力的持续模式,就是向上“涨”,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绿色发展方式。“下抑线”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上扬线”绿色发展的蓬勃增长。

  绿色发展一方面是“发展要绿色化”,现有经济的各个行业要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方式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另一方面是“绿色创造发展”,通过投资用于改善环境、治理污染及节约资源的方式来对自然资本合理利用,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经济目标。经济主体应深刻领会“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本质内涵,自觉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服务全过程,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让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利用资源”的生动实践更好地延续下去。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中国把宣传主题确定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引领者的深刻认识和中国担当。我们都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球正在明确地敦促人们采取行动,大自然正在遭受磨难。今年,新冠病毒肺炎的暴发给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这个国际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要比以往更深切地意识到,转向发展更加可持续的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造福于人类和地球的需要。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全球生态系统的不可切割、生态后果的不分疆域,人类、其他生物物种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驱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整个地球大环境中同呼吸共命运,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而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和形态,其生态环境是基础,绿色发展是方法,经济繁荣是保障,美好生活是向往,世界和谐是目标。各国应携手合作,积极行动,共同推动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民盟四川省委委员、生态环境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曹鹤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