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聚焦减碳 > 正文 >

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六成,甘肃庆阳“绿色低碳路”不断走深走实

2023-05-09 15:43来源: 中国环境APP编辑:雪儿
  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黄河中上游,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的故乡,也是国家传统能源资源的“金三角”,被誉为“红色圣地、岐黄故里、农耕之源、能源新都”。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打好红色庆阳的绿色“名片”,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新庆阳。
  抓管理,促提升,油田开发区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长庆油田主产区,庆阳市围绕油田开发产生的污染问题,全面推行“废气不上天、泥浆不落地、废水不外排”等管控措施,不断强化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目前,全市油泥处理能力达到32.4万吨,钻井泥浆处置能力达到179.6万吨,采出水、措施返排液处理能力达到1200万吨,建成伴生气回收利用项目40个,油区环境治理取得了转折性变化。华池县南梁镇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市有5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小镇,有23个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
  抓修复,强生态,形成了“固沟保塬庆阳治理模式”
  庆阳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曾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十八大以来,庆阳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资源开发区生态治理等工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决守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全市累计造林730.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3.5%,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双下降”(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的2.3万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8500平方公里,重点治理区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由7200吨下降到3100吨),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6900多万吨,形成了“固沟保塬庆阳治理模式”。
  抓防治,促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庆阳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国家所需、庆阳所能、群众所盼的定位中谋划推动,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个治污”方针,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累计淘汰整治各类燃煤锅炉1100多台,完成清洁能源改造12万户,完成“散乱污”企业和工业炉窑企业整治300多家,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煤炭供应体系,优良天气率最高达到95.6%,PM10、PM2.5等空气环境质量六项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达到31%。针对境内河流生态容量小等问题,庆阳市确立了“前端排查整治、中端强化处理、末端生态净化”的“三端治水”理念,全市累计完成9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114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6座,建成氧化塘、人工湿地总面积达到113.04万平方米,市区、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2.4%。境内马莲河、蒲河水质由V类、Ⅳ类稳定提升到Ⅲ类,全市16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3%,真正实现了青山有人管、碧水有人护。据调查统计,2022年庆阳市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5.16%,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分别达到94.59%和91.74%,较2021年分别提升了1.34、3.3和0.74个百分点。
  调结构,促转型,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不断走深走实
  庆阳市坚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严格落实“双碳”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紧盯能耗“双控”指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清洁能源、数据信息、先进制造、循环农业、文化旅游、森林碳汇等生态产业,调结构、促转型。“东数西算”庆阳算力枢纽节点建设、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实施,多元发展路子不断走深走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庆阳市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623.38亿元,占GDP比重为61%,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占比提升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作者:张燕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