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中央媒体看普陀 > 正文 >

浙江普陀:岛屿海洋就是“金山银山” 滨海“桃花岛”的生态经

2020-11-26 15:56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遥城
蚂蚁岛上渔民搓草绳。 肖琪供图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桃花岛上因住着一位性格古怪而武功绝世的黄药师,给人带来无尽的神秘感。现实生活中,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南部就有一座桃花岛。除了桃花岛,普陀区还分布着大大小小522座海岛,6728平方公里的土地,有93%的区域都属于直辖海域,这也让普陀成了名副其实的岛屿海洋大县。
  岛屿海洋是普陀的“绿水青山”,在多年的发展建设下,也变成了普陀人的“金山银山”。随着普陀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发展之路将在这里越走越宽广。
  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让这片海更洁净
  海岸线可以说是普陀的生命线。以往,海岸线上只种着些海草,浪大的时候,一下子就冲掉了,滩涂又变得光秃秃。荒芜、裸露的滩涂上如果能种树就好了,这样830多公里的岸线就能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普陀人是这么憧憬的,也是这么实践的。浙江海洋大学科研团队被盛情邀请而来,开发了红树秋茄抗逆性生长调节剂,还顺利开展了“三合一”滩涂改造、流变式驯化、高低温北移驯化等实验。
  如今,在普陀鲁家峙西南侧及沈家门客运站的滩涂湿地上,8万余株红树秋茄长势喜人,一株株小树苗整齐排列,筑起一条绿色堤坝,而小螃蟹则机敏地在滩涂上爬来爬去。
  北纬29度,突破了红树林在我国人工种植的最北界限。不仅如此,他们还给相似地理条件的浙江玉环市种植红树林带来了信心。下一步普陀计划在桃花岛成立红树林育苗种植基地,给各地提供苗种。
  海水是滨海生态的一面镜子。
  “沈家门渔港的清水期来喽。”夏天来临,与港湾朝夕相对的船老大们眼望着碧蓝的海水,眉眼舒展。他们说,以往清水期要等到7月份,且一年中只维持1个月,现在能延长到3个月。
  海水是如何变清的?这与一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分不开。在海底,1500总吨的“自挖-自航-自运-自抛”一体化抓斗挖泥船,成为常年值守港湾的“清淤卫士”。在海面,普陀的大小船只纷纷配备油污水分离器,从源头上保证船舶污水不入海。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提供了一组数据:2019年舟山市近岸各海区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普陀海区Ⅰ类、Ⅱ类海水占比提升显著,2019年比2018年提升了12.7%,占到普陀海区面积的61.8%。
  “如果运气好,你还能看到海豚跃出海面。”客船上的乘客谈起对海水水质变化的感受,激动地分享了那次看到海豚的经历,“我想,海豚比人类更能感知这些变化。”
  如今,在普陀,超过15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得到恢复,18座废旧码头被拆除,9.2万平方米港口废旧构筑物被彻底清理,8.7公里的滨海生态廊道串联起3个海岛生态公园和5.7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带。
  这里不仅海面洁净,更绿意盎然。
  发展绿色产业,让“靠海吃海”更可持续
  清晨的马峙岛掩在薄雾之中。在万邦永跃船舶修造公司厂区,来自挪威、希腊、日本、新加坡等地的20万-30万吨级国际巨轮,正停泊在公司码头和船坞,进行专业维修和养护。
  在这里,不见漫天的扬砂、漆雾和粉尘,也听不到传统船厂特有的嘈杂。修船现场,一艘30万吨的巨轮,被20余组绿色修船新型装备包围。在这其中,绿色修船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船壳除锈、废料真空回收,分别由万邦永跃自主研发的超高压水除锈和真空回收装备所包揽。
  紧靠海洋发展出来的船舶修理行业,要让这笔财富变得更加绿色又可持续。装备升级改造后,绿色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相比别处的传统修船厂,许多客户即便绕个远路,也要把船开到我们这里来修。”万邦永跃公司总经理陈勇感到很骄傲。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随海洋而来的,还有丰富的海洋产品。当刚刚捕获的海产品一筐筐输送到城市的餐桌上时,海洋的热闹也许还未停歇。
  海洋水产加工业是普陀多年来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水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体量大,多年以来一直未得到较好利用,在处置和排放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废水和腥臭味。
  对海岛绿色生态造成影响的因素,都是普陀在意和想要改善的。普陀区经信局工作人员缪海东介绍:“边角废料中富含大量的鱼蛋白及其他营养成分,如能通过酶解等技术合理萃取,便可提炼成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肽。”在普陀,浙江荣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丰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已率先实现海洋肽产品产业化生产,成功转型为海洋生物生产加工的“环保明星”企业。这就是化废为宝的魅力。
  产业的绿色化,让海洋资源变成了最大的优势。
  海岛生态游,让发展定位更清晰
  “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这熟悉的旋律诞生于一座海岛。夏天,游客可以到普陀一个陆域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小岛——蚂蚁岛上,抓一把清爽的虾皮,品一品渔村的青瓦白墙,听一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故事。在这座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海岛,歌谣与故事给人带来了愉悦的精神享受。
  游客从普陀本岛出发,半个小时后就能抵达蚂蚁岛。这里不像都市那样繁华,却独有一份闲适。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留下的印记变成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三八海塘”附近,渔民还在熟练地倒腾着手中的工具对渔网进行修补,置身其中能强烈地感受到生活与历史同在。
  如今,渔民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年逾60岁的蚂蚁岛村民李荷珠现在每个月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失地保险,每到饭点,她都能到村里的食堂花4元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岛上的环境变得整洁靓丽,人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如蚂蚁岛这般,普陀区海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在近几年逐渐显露光彩。有以海钓为主题的白沙岛、主打海上武侠文化的桃花岛、深挖非遗文化资源的东极岛,还有深耕农旅文化和孝文化的展茅。“一岛一品”的旅游规划,让每一座海岛的定位变得更加清晰。
  作为白沙岛上土生土长的人,胡军杰在很早之前就给自己来了一次身份的转换。“我不甘心只做渔民,我想在海岛上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2006年,胡军杰就开始在白沙岛上开办渔家乐。如今渔家乐升级换代,变成了“蓝海岸居”民宿。不止步于民宿,在胡军杰心中,休闲渔业、海钓、皮划艇等各式项目的开发能让这份事业变得更具吸引力。
  据统计,2018年普陀区接待游客3802.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6.92亿元,到2019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4.9%。“中国最美海岛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美名,有了实实在在的认可。
  对于游客而言,来普陀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在东极看日出、在展茅游田园、在夜排档吃海鲜、在蚂蚁岛寻找红色印记。(记者 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