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春色满园关不住

2019-03-27 10:24来源: 中国环境新闻网编辑:雪儿

  早春时节,踏访滨海大地,处处整洁靓丽,环境宜人。漫步城区,迷人的南湖、西湖、清水湖景观带,绿树掩映着亭台楼阁、曲桥盘旋、整洁有序的廊道,让美丽滨城充满发展的生机,形成城依水、水映城的“生态滨城”;走进乡村,一个个农家新村错落有致,一条条通村公路蜿蜒整洁,一幢幢小楼矩阵排列,简约、清爽富有特色,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源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持续、深入地推进。滨海县坚持以统筹规划为先导、基础建设为关键、风貌塑造为灵魂、常态治理为根本,不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上新台阶,一个洁美、宜人、赏心、悦目的新滨海正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抓统筹美环境 全域整治

  滨海县把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置于建设“绿色滨海、生态滨海”的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和推进,全力开展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着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交办的重点突出问题整改工作,通过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推进环境治理工作,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一批关乎群众福祉的重点环境工程已完成或正在加快建设。

  打造整洁优美的环境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滨海县深化“五乱”整治,把治理脏乱差作为基础工作常抓不懈,集中开展了全民大扫除、铲除“牛皮癣”、治理建筑工地、取缔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等8个专项行动。与此同时,强力实施省、市示范工程建设,同步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形成了竞相争创、全域争创、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全县新造成片林1.6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5.2万亩,四旁植树102万株。新培植果树专业村2个。林木覆盖率达31.3%,列全市第一。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对郑岩未取得海域使用权非法占用海域案进行会审,当事人已缴纳罚款,并对涉案海域恢复了原状,案件已结案。受保护的自然湿地面积增加6500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可达50%以上,列全市中上游行列。全面完成2018年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年度任务。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整洁有序的保障。滨海县坚持把硬件建设作为基本要求,加快实施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治理项目。根据《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重点推进县城公共厕所建设,按照二类公厕标准,新建10座公厕,改造20座公厕,同步推进公共厕所各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和环卫工人驿站建设,完成县城公厕便民查询系统建设,充分满足便民需求和环卫职工休憩需要。建设日处理能力10吨的粪便处理厂一座,建成数字化环卫平台,为满足镇区到县城垃圾转运车辆的停车需要,再建农村垃圾转运车停车场一座。

  建立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完善垃圾分类推进方案和垃圾分类实施细则,统筹推进县城所有机关事业单位、65个住宅小区和所有公共场所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实现垃圾分类集中处置率达85%以上。重点抓好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9月底前建成并顺利投入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年内建成投产,建立健全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在农村,滨海县从治理污水和固体垃圾入手,严格执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建立“五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即:有稳定的村社保洁队伍、有专业的镇区(街道)垃圾收运队伍、有达标的村级垃圾收集容器、有完善的垃圾转运设施设备、有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建立“户集、村收、镇区(街道)转运、统一处理”的运行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规范集中处理,对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因地制宜,采取“统一收集、就地处理”的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完成天场镇、滨海港镇2个镇域范围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建筑垃圾调配场、县城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等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餐厨垃圾处理厂已于去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

  综合治理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按照全面清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由各镇区负责,组织人力对辖区内积存的农村垃圾集中开展一次大清理行动,由广大群众负责监督,确保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取得实效。先后对农村各道路两侧,特别是结合部积存的垃圾、杂土,对脏乱死角进行全力清整,清除道路两侧的垃圾堆放点,确保道路干净整洁。清理河道、池塘、沟渠等水体积存、漂浮的垃圾,保持水体清澈、畅通。清理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垃圾堆积点、垃圾池积存垃圾,消除蚊蝇孽生地,改善环境卫生。清理绿化带、田间地头积存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枯树残枝。重点治理居民聚居点、风景区周边及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道路沿线存量生活垃圾。投资7300万元用于建设垃圾中转站、收运设施和环卫保洁设备建设,全县已有36座投入运行,配套大型垃圾转运车22辆,垃圾压缩箱53只,全县实现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目前,全县无害化日处理量500吨左右,基本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到98%以上。开展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试点,全县65个住宅小区、98个机关单位全部实施垃圾分类。在东坎街道花园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安装垃圾分类宣传亭14座,投放三分类垃圾分类桶14组,明确垃圾分拣员4人。强化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举办花园社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讲座,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8000多份。如今的滨海县农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干净、卫生、方便、快捷的生活。

  彰特色塑风貌 全面提升

  在抓好环境治理的同时,滨海县更加注重城市内涵的挖掘和城乡形象的提升。该县按照“彰显人文风貌、凸显生态特色”的理念,精心打造城市景观大道和示范街道;全力加快乡村民居风貌改造,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如今,行走城乡,放眼望去,处处皆风景。

  对道路拓宽、绿化、亮化改造之外,还在重要的景观节点置入滨海县特色文化元素,时尚、现代的气息迎面扑来,既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又提升城市道路形象。重点抓好林荫路、节点绿化和街头游园建设,实施清坎河、西大沟、育才大沟风光带建设,全县新建口袋公园16处,人民北路等林荫路16条,实施滨海公园提升工程、三条风光带提升及S327绕城段绿化提升工程。实施38个绿化项目,牵头指导18家单位庭院绿化及校园绿化建设。投入资金1.45亿元并且通过省住建厅初审,今年迎接住建部的审核。

  全面完成清坎河、西大沟、育才大沟风光带建设,新建改造育才西路港利门前、海滨大道与204国道交界处、中市路昌兴壹城西南侧等10处口袋公园,实施滨海公园提升、市民广场改造、南湖公园中心广场与园路改造、西湖公园北广场改造等公园提升工程。提升南湖、西湖、清水湖、滨海公园、兴业公园、体育公园和师苑渠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对公园绿化管养实行市场化运作、网格化管理、全天候督查、交叉式考核,确保公园内各类设施、绿化得到高效管理和维护。

  城市如此,乡村也不例外。各镇区通过不断挖掘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镇区进行精心打造,突出一镇一风格、镇镇有韵味。该县对省、市级生态示范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连片建设,形成规模带动效应。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多取景,少造景,突出乡村元素,避免千村一面。结合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和以美丽乡村为主线,以“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为原则,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的要求,突出乡土、体现特色、因村而异、打响品牌。东坎街道新安村、八巨镇前案村、天场镇海峰村等村依托农业开发、河道疏浚、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等工程,建设生态护岸、流域治理、桥梁、健身绿道、绿化景观提升、环境整治等,打造了田容整洁、村庄美洁、河道清洁的水美乡村;该县还把搞好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因村制宜,注入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元素,丰富内容,提升品位。

  该县在每个镇区(街道)选定2到3个创建村,将生态村建设与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创建、同考核,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历史挖掘。明确了一手抓生态示范村创建、一手抓已达标村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确定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美的重点村作为创建范围,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分类推进生态村建设。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明显。创成省生态县;创成国家级生态镇7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镇11个、省级生态村13个,创成市级生态镇全覆盖、80%行政村建成市级生态村;2个镇、2个村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考核验收。

  在东坎街道新安村,一排排青砖、白墙的滨海民居风格的农房错落有致,简约清爽。绿意盎然的活动场地,几处健身设施上,孩子们正快乐的玩耍;在八巨镇前案村,家家户户的庭院围上了木栅栏,房前绿水环绕,屋后绿树茵茵。“从来都没这么美过!”村民们对新家园感到十分满意。

  建机制重管理 全盘推进

  城乡环境的根本改善,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更丰满了群众的精气神。滨海县在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爱护和科学利用公共设施,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根本保障,滨海县立足实效,既打好“总体战”,又打好“攻坚战”,更打好“持久战”,促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常态化。

  近年来,滨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关于明确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见》《环境信访县领导包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为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完成环卫管理机构和保洁队伍建设、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质量标准和考核奖惩办法等基础性工作。按照“因地制宜、择优选用、阳光操作、经济高效”的原则,精确测算工作量,编制成本预算,合理确定承包价格,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公开对外发包。落实长效保洁机制,按照农村常住人口每8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垃圾清扫(运)车辆和工具,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常态保洁。 

 

  强化督查考核工作。以督查考核为抓手,推进各镇区做好农村环境长效保洁工作。建立县对镇区、镇区对村居、村居对保洁企业的三级督查机制,组织有关部门,每月对各镇区卫生保洁、垃圾清运、集镇环境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做到月月有考核、月月有通报、月月有评比。督促推进镇区健全督查机制,镇区环卫所每月对村居环境卫生开展不少于4次的督查考核。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勤劳、智慧、务实的滨海儿女将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以更洁净、更优美、更舒适的城乡环境醉人画卷,在黄海之滨、总渠两岸跃动新的时代精彩!(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