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生态创建 > 正文 >

筑牢襄阳都市圈绿色生态屏障

2024-03-07 15:2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全市优良天数272天,同比增加16天,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达到100%,首次实现28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襄阳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的精神。襄阳市相关职能部门坚决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强大合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现在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城市‘颜值’与‘气质’持续提升,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近日,襄阳市民王女士沿着汉江散步时满脸欢喜。

       数据显示,2023年,襄阳市PM2.5平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5.2%,改善幅度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率74.5%,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优良天数272天,同比增加16天,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企业是污染物排放的主体,也是环境治理中的关键环节。襄阳市许多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环保担当。

       近年来,襄阳市大力推动钢铁企业和水泥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湖北立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有组织排放超低排放改造。武钢集团襄阳重型装备材料有限公司已完成有组织排放超低排放改造和无组织排放超低排放改造。4家水泥企业中,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湖北谷城泰隆水泥有限公司已完成第一阶段超低排放改造,葛洲坝老河口水泥有限公司已完成改造。

       此外,襄阳市还积极推动产业集群整合升级改造。通过全面谋划废气治理项目,2023年共淘汰43家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企业。完成29家化工企业的搬迁、关闭验收销号,比原定计划提前4年完成。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水清岸绿美景

       “原来沙河环境不是很好,经过治理之后,环境好多了,空气清新了,水变干净了,我经常带孩子过来散步、锻炼身体。”家住枣阳北城街道办事处东园社区的肖女士见证了沙河近年来的变化。

       守一方水土,护一河清流,襄阳市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汉江襄阳段获评2022年度湖北省美丽河湖,市生态环境局获评湖北省巡查履职成绩突出的河湖长联系单位。同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谷城县五山镇盐池河等4个试点流域内村容整洁、河美岸绿、生态良好。

       襄阳市还编制《襄阳都市圈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规划》《南襄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行动》等规划方案,细化三级流域片区分区治理,明确七大行动实施方案,普遍建立流域联防联控、横向生态补偿、应急响应联动等机制。

       同时,实施流域精准管控和水质攻坚,制定滚河、西排子河水库、小清河、唐白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源管控清单,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16个工业园区均实现“一园一档”,6个化工园区全部通过省级认定。推进入河排污口治理,990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完成953个。

       2023年,襄阳市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8处,省定21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超额完成109个。

       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襄阳市有东风德纳车桥、新华光信息材料等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华新水泥、力生电缆等15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东风德纳车桥在节能减排、减污增效上,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主动淘汰2000余台(套)高耗能落后设备,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0%。

       在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延链补链方面,全市91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年总产值近400亿元,累计增速逾15%。两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为全省唯一。

       在深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方面,襄阳市严格落实总量控制要求,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排污权交易突飞猛进,2023年交易额达1215.77万元,为2022年同期的2.7倍。系统推进“无废襄阳”建设,建立7项配套制度,48项考核指标、76项重点任务已完成过半,工作质效领先同批次试点城市。

       截至目前,襄阳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7家,省级绿色工厂30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3个,省级绿色产品6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条;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谷城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来自县域的国家级绿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