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正文 >

为沙漠披上“绿丝带”

2024-03-01 14:42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徐新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多数人眼里,沙漠是荒凉的,但是在徐新文眼里,沙漠是灵动的。

       今年61岁的徐新文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从事荒漠化治理的38年里,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我国所有沙漠,许多不毛之地经他努力已经变得绿意盎然,他被大家称作“沙漠园艺师”。2023年,已到退休年龄的他,办理了延迟退休,选择继续为荒漠化防治作贡献。

       2023年底,徐新文荣获“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今年2月20日,新疆文明网公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新疆候选人建议人选,徐新文成为敬业奉献类唯一候选人。

       创造沙漠公路绿化奇迹

       1992年春节,徐新文与同事一起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参与沙漠公路选线和防沙设计等工作任务。从那时起,徐新文和团队就着手开展防沙植物引种及相关试验。

       “沙漠公路的修建只用了两年多,但防沙工作一直在继续。”徐新文说,在公路修建之初,我们先使用芦苇秆在路基两侧形成草方格,保证沙漠公路的正常建设以及建成后的初期使用,但要长期防沙护路,还需要建设生物防治体系。

       为了合理设计防护体系,徐新文带领团队在公路两侧200米的范围多次进行地形测量。“那时候测地形全靠人扛着杆子、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翻过一座座沙丘。”徐新文回忆道,从最开始确定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同时进行,到选定耐盐性能较好的柽柳、梭梭等植物,再到之后在基地内试种和扩种,直到2003年形成全面种植的方案,前后历时十多年。

       “2003年6月17日批准立项。”徐新文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也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他们的沙漠公路防护林项目正式立项。随后,他们在沙漠公路沿线布井108口,为沙漠公路披上了长436千米、宽约80米的“绿丝带”,创造了沙漠公路绿化的奇迹。

       如今,徐新文团队长期工作的植被筛选基地,已经成为沙漠植物园,种植着200多种沙生植物。这里也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种源和苗木。

       为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添绿

       目前,全球干旱区域达到35%,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20%以上,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

       “荒漠化防治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球人类共同的事情。”在徐新文看来,荒漠化防治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正因如此,这些年,徐新文也致力于将中国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成果推向国际。

       2016年,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作研究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正式启动。从那一年开始,徐新文带领团队在哈萨克斯坦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研发亚寒带中纬度荒漠草原生态屏障建设技术体系,建成哈萨克斯坦首都圈23公顷生态屏障示范基地,技术成果受到普遍关注。

       与此同时,他们还创新5项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成功建立机械防沙新材料快速固沙、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低海拔丘陵区集水恢复林草等5个示范基地。联合共建“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获批科技部“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建设技术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实现了中国防沙治沙与生态建设技术在全球干旱区的示范引领。

       截至目前,徐新文已前往非洲20余次、中亚30余次,通过联合研究、试验等形式,提升中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中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徐新文说,作为一名治沙人,今后将身体力行为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添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