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 地方资讯 > 正文 >

冰天雪地如何采样监测?

2024-02-02 14:10来源: 中国环境报编辑:轩瑞雪
图为吉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在破冰采样
 
       枯草凌霜,冷风似刀,有这样一群生态环保人,用自己的奉献和坚守,守护着我们的美丽世界,用行动彰显着生态环保铁军精神。
 
       冰天雪地里,生态环保人如何开展环境采样、监测工作?记者近日赴吉林、内蒙古等地进行了采访。
 
       -21℃,吉林松花湖
 
       一大早,吉林省吉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样组监测人员,带着破冰“老朋友”——冰镩和破冰钻,驱车开赴松花湖,开始对湖库内的省控监测点位进行样品采集。
 
       在结冰后的松花湖开展采样工作,没有交通工具可以依靠,所有点位都要靠采样人员徒步前往,最远的点位近两公里。
 
       湖面上寒风刺骨,监测人员穿着厚厚的棉衣,也被吹得直打寒战、瑟瑟发抖。一路上还要小心躲避开裂的冰面,防止落水。
 
       到达点位后,冰镩和破冰钻就派上了用场。冰面非常光滑,不容易固定破冰钻,采样人员只能先用冰镩在冰上打出很小的一个定位坑,用来给破冰钻定位。随着冰碴四溅以及钻与冰摩擦发出的嚓嚓声,破冰工作正式开始。每钻一会儿,采样人员都需要用手清理钻洞中的碎冰,减小钻头的阻力。遇到冰层过厚,破冰钻也无可奈何,只能用冰镩人工破冰,要先打透一米多深的冰层,再人工镩出一个直径一两米的大尖坑,完成一个点位的采样工作可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
 
       定位、破冰、取样,每一个点位都是难忘的经历,这只是吉林环境监测人冬季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只要工作需要,他们便义无反顾第一时间赶赴监测现场。
 
       -18℃,内蒙古锡林郭勒
 
       大雪封路、采水管路冻裂、破冰采样困难、路况影响人员出行安全……这些都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运管中心一线运维人员在低温冰冻天气面临的巨大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最低温度常达零下30多摄氏度。当地一线人员收到总站水运管中心指令后,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冒着风雪严寒开展运维与采样工作。
 
       在这冰雪世界中,奴乃庙水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破冰采样。他们不停地挥舞着冰钎凿冰,已被肆虐的风雪装点成了“雪人”,嘴里哈出的热气瞬间就凝结在了眉毛上。手僵硬得没了知觉,就搓搓再干;脚冻麻了,跺跺脚继续。奋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凿穿几十厘米厚的冰面,水一下从冰窟窿下涌上来……
 
       除了注意安全防护外,很多工作要提前准备好。在冰上采样,采样技术要求不同于正常情景,需要采样人员对技术细节的把控烂熟于心,如准确判断破冰点上涌水的代表性与感官指标是否符合要求,操作的节奏与规范性控制等。如不具备迅速转移至室内或车上进行样品分装的条件,极寒环境下采样操作的挑战性会大大增加,原本娴熟的操作有可能“变形”,如果不够准、不够快、不够规范,部分指标采样环节中的固定剂或水样会迅速冻结,难以有效混合,从而导致采样失败。
 
       此次参与采样的两位工作人员已经是冰上采样的“老把式”,采样工作快而不乱、井然有序、操作规范。回到监测车上,他们的手指已经僵硬麻木。“无论面临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克服,把工作完成好,监测数据就能更全面、准确。”他们坚定地说。
 
       这个冬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运管中心统一调度1000余名监测人员,保证了3646个国考断面“应采尽采、应测尽测”,数据有效率达到99.9%,实现了国家地表水监测网的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记者张冰)